架构设计
通过添加监听事件来捕获错误,利用 AOP 切片编程,重写接口请求、路由监听等功能,从而获取对应的数据
插拔式结构,主应用 Core 只负责调度,不负责具体实现,具体实现交给各个插件。
- Core:主应用,负责调度
- 提供插件的注册、启动、卸载等功能
- 内置上报、日志、告警等功能
- 内置常用 plugins
- Plugin:插件,负责具体的实现
- 可选 plugin
monorepo
Monorepo 的意思是在版本控制系统的单个代码库里包含了许多项目的代码。这些项目虽然有可能是相关的,但通常在逻辑上是独立的,并可以由不同的团队维护。 Monorepos 有时被称为单体代码库(monolithic repositories)
单一代码库(monorepos) vs 多代码库(multirepos)
单一代码库的好处
乍一看,单一代码库和多代码库之间的选择似乎不是什么大问题,但这是一个会深刻影响到公司开发流程的决定。至于单一代码库的好处,可以列举如下:
可见性(Visibility):每个人都可以看到其他人的代码,这样可以带来更好的协作和跨团队贡献——不同团队的开发人员都可以修复代码中的 bug,而你甚至都不知道这个 bug 的存在。
更简单的依赖关系管理(Simpler dependency management):共享依赖关系很简单,因为所有模块都托管在同一个存储库中,因此都不需要包管理器。
唯一依赖源(Single source of truth):每个依赖只有一个版本,意味着没有版本冲突,没有依赖地狱。
一致性(Consistency):当你把所有代码库放在一个地方时,执行代码质量标准和统一的风格会更容易。
共享时间线(Shared timeline):API 或共享库的变更会立即被暴露出来,迫使不同团队提前沟通合作,每个人都得努力跟上变化。 原子提交(Atomic commits):原子提交使大规模重构更容易,开发人员可以在一次提交中更新多个包或项目。
隐式 CI(Implicit CI):因为所有代码已经统一维护在一个地方,因此可以保证持续集成[3]。
统一的 CI/CD(Unified CI/CD):可以为代码库中的每个项目使用相同的 CI/CD[4]部署流程。
统一的构建流程(Unified build process):代码库中的每个应用程序可以共享一致的构建流程[5]。
单一代码库的缺陷 随着单一代码库的发展,我们在版本控制工具、构建系统和持续集成流水线方面达到了设计极限。这些问题可能会让一家公司走上多代码库的道路:
性能差(Bad performance):单一代码库难以扩大规模,像 git blame 这样的命令可能会不合理的花费很长时间执行,IDE 也开始变得缓慢,生产力受到影响,对每个提交测试整个 repo 变得不可行。
破坏主线(Broken main/master):主线损坏会影响到在单一代码库中工作的每个人,这既可以被看作是灾难,也可以看作是保证测试既可以保持简洁又可以跟上开发的好机会。
学习曲线(Learning curve):如果代码库包含了许多紧密耦合的项目,那么新成员的学习曲线会更陡峭。
大量的数据(Large volumes of data):单一代码库每天都要处理大量的数据和提交。
所有权(Ownership):维护文件的所有权更有挑战性,因为像 Git 或 Mercurial 这样的系统没有内置的目录权限。
Code reviews:通知可能会变得非常嘈杂。例如,GitHub 有有限的通知设置,不适合大量的 pull request 和 code review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