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kip to content

兼并收购

一、 兼并收购:企业的二手交易市场

兼并收购和发行承销一样,也是帮助企业创造价值的。其实兼并收购也有点像婚姻市场,只不过这个市场有点不一样,它是再婚市场,它的目的是通过资产的重组来提高效率,实现价值。

兼并收购一共有四种创造价值的模式。

1. 规模和协同效应

如果企业太小,太分散的话,各自为政,市场分割,就不利于业务的协同和行业的标准化,这样就会产生一个成本过高,效率过低的现象。这个时候,如果有兼并收购,就会大幅地提高效率。

说白了,就是把资源集中起来宏观调控。

2. 分散风险,多元化经营

一个企业如果业务很单一的话,它可能就会受行业景气与否的影响比较大,这时候,你如果把自己的业务拓展到其他的领域,就可以规避这种周期性的风险。

纵向: 上下游。如房地产和装修。 横向:跨界对应行业,如烟草和健康食品。

3. 专业化瘦身

专业化瘦身就是把那些自己不擅长的业务、非核心的业务,不太好管理的业务都给分出去,分给别人管,这样可能各得其所。因为我管不好的,可能别人可以管得好。

4. 强强联合

特性、特质不一样的公司,将资源放在一起,可能有很强的互补作用,而且甚至更可能产生化学作用,达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。如线上资源和线下资源的结合,强强联合,新零售这么一个巨大的潜在市场的潜力被(阿里巴巴收购高鑫零售 || 亚马逊收购全食超市,腾讯收购永辉超市) 给挖掘出来。

5 .投行始终推动着兼并收购的发展

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,金融上的专业知识变得越来越重要,覆盖了很多方面。比如说,在合并的过程中间,两方的资产评估怎么做,要有会计审计的知识,和法律的知识,而且现在的兼并收购经常是跨国的,所以你要有国际监管的知识,涉及到不同的行业,你对这些行业还要有很多真正的理解,相关企业的专业知识你也需要有。 所以,回顾一下兼并收购的这个发展历程你就会发现,投资银行不但发明创造了各种兼并收购的模式,而且推动了整个兼并收购业务的发展。

6. 思考: 企业竞争于消费者有利抑或有害?

关键词: 垄断、资源整合、统一标准,

二、杠杆收购:华尔街的黄金游戏

买 100 块的东西,自己只出 2 块钱,借了 98 元,用 50 倍的杠杆来玩一个蛇吞象的游戏。这便是杠杆收购。

1. 投资银行家是怎么玩转杠杆收购的?

收购者借钱买企业,然后企业主套了现,保留了经营权,之后的企业背上负债,以收益当做利息支付收购企业所借资金。 颇有点借鸡生蛋的意思。 同样具有两面性:

正面反馈:原先企业主+收购者 强强联合,有共同利益驱使,强强联合,盘活企业。 负面反馈:高负债率,其实也很容易拖垮企业。

2. 成功的杠杆收购需要满足的三个条件

  • 公司的现金流或者说利润,一定要非常地充沛和稳定。
  • 要能够找到那种又有能力,又靠谱的公司管理层,能够大幅度地提高企业的经营业绩,还要能够削减成本。为什么呢?因为杠杆收购以后,企业的负债率就很高,还本付息的压力会很大。
  • 杠杆率也要适中,融资计划要和企业的经营状况吻合。因为杠杆率,比如像刚才说的 50 倍杠杆率,会给企业带来太大负担。还有,就是企业是长期融资,还是短期融资?偿还条件到底是什么?这些都会对杠杆收购的成败造成巨大的影响。

所以说,听上去杠杆收购这个业务很简单,就是借个钱,买个企业,但是它非常考验投资银行家的智慧。你怎么选择标的,怎么筹资,融资计划怎么定,怎么改组企业,怎么退出,每一步都非常地重要。只有所有的方面做好了,你才能够实现多方共赢。

三、毒丸计划:如何抵御门口的野蛮人?

很多目标企业,不愿意束手就擒,所以它们也会雇佣投行,设计各种的防御方案,然后在资本市场就上演了很多精彩的对攻战。

1. 恶意收购:抵御门口的野蛮人

与双方坐下来心平气和的“协议收购”相对应的,即为恶意收购。收购公司不经过目标公司的董事会的允许,就强行进行收购活动,希望取得控制权,成为大股东。 恶意收购,一般的目的就是,我要取得这家企业的控制权,控制董事会,所以原有的管理层自然地就很容易被取代或者架空。所以,当收购方来的时候,如果一个目标企业不愿意就范的话,它肯定就会奋起反抗,所以它就会联合自己的投资银行设计种种的防御策略,击退收购者。

2. 毒丸计划

毒丸计划的正式名字叫做“股权摊薄反收购措施”。它的原理很简单,就是让除了收购方以外的所有股东能够用超低的价格买到新股,然后把恶意收购者的股权稀释掉,增加它的收购成本。

3. 白衣骑士计划

** 美国实施的叫授权资本制,所谓授权资本制就是公司上市以后,它可以授权董事会进行资本扩张,也就意味着董事会不需要经过股东大会,可以随时发行新股。 中国实施的叫法定资本制,也就是说你发行新股,必须通过股东大会。 所以,在中国的法律环境下,毒丸计划实施的概率几乎为零。

白衣骑士这个词你一听就知道了,就是王子来英雄救美,也就是在碰到恶意收购的时候,企业去找一个跟自己的企业有合作关系,但是又不想控制企业的有钱人来控股自己,驱逐那个不受欢迎的登徒子,也就是恶意收购者,这就叫做白衣骑士策略。

有一种策略叫“金色降落伞”,就是规定恶意收购发生的时候,如果这个目标公司的高管被炒掉了的话,你需要支付大笔的离职费用,也就是增加收购的成本。还有一种就是超级狠的策略,叫做“皇冠明珠自残计划”。也就是说被收购的公司,卖掉自己最核心、最值钱的资产来降低自己的吸引力,从而使这个收购失败。比如说,当时要是万科被宝能收购,万科可以大幅地折价,把自己的核心土地储备全卖掉,那万科的价值立马就下降了。这一招,跟姑娘自摧容貌,对抗抢亲差不多,是一种鱼死网破的招数,所以用得并没有那么多。但是在必要的时候,也会发生这种情况。

4. 在恶意收购中看到盈利机会

** 收购方和管理层博弈的过程中,大家都一定要去尽力争取中小投资者,股价发生溢价的可能性是很高的。有研究表明,平均的溢价,短期内能够达到 30%以上。所以,当我们投资者看到这种重大资产重组消息的时候,不要以为和自己没关系。如果你发现这种恶意收购的事情发生了,目标企业一般是非常好的投资标的。

总结:

  1. 在没有经过目标公司董事会允许的情况下,强行进行的收购活动就被称为恶意收购,它往往会触及原有的管理层的利益,引起强烈的反抗;
  2. 遭受恶意收购的企业,有很多的策略来抵抗,比如进行股权稀释的毒丸计划,搬请救兵的白衣骑士,保护管理层的金色降落伞,还有鱼死网破的皇冠明珠自残计划等等;
  3. 我们投资者可以关注收购战带来的股价溢价,创业者也应该学会这些反收购的策略进行自保。

四、创始人怎么用较少的股权控制上市公司?

双重股权结构的流行,让创业者能够用较少的股份控制企业。 第二个,就是分散投行权力的联合承销越来越流行,投行的权力被分散掉了。

1. 控制权之争:合伙人制度与 A/B 股权结构

A/B 股制度,说白了就是同股不同权。公司在发行股票的时候发行两种,一种叫 A 股,一种叫 B 股。A 型的股票就卖给我们这些普通的公众,B 型的股票由管理层持有。B 型股票的投票权是 A 型的 10 倍,也就是咱们拥有的是一股一票,人家是一股十票。你看,这样一来,就能让创始团队能够用较少的股份来控制公司。 美国在 1992 年的时候,就提出了新的上市标准,允许上市公司设立不同的投票权,在这之后很多创业企业都是采取的这个制度。

2. 分散投行权力的联合承销

不同于2004 年腾讯在香港上市,当时高盛是作为主承销商。它帮助腾讯确立了上市的地点,发行的价格,还有数量等等。 阿里巴巴 2013 年上市的时候,雇用了 35 家承销商,主承销团队由瑞士信贷、摩根斯坦利、摩根大通、德意志银行、高盛、花旗等 6 家大投行组成,而且每个投行,分管完全不同的部分。 这样一来,6 家投行各司其职,也就没有一家投行能够了解整个的状况了。阿里巴巴就把整个的发行承销的过程牢牢地控制在自己手里,防止了这种过度依赖某一家投行的情况。 现在你会发现,近年来,多家拟上市公司都是采取的联合承销的模式,京东和搜狗也是采取的这种联合承销模式。这就是我在课程中一再跟你强调的,这个世界是钱越来越不值钱,创业者独一无二的人力价值越来越值钱的时代。

世界潮流在变,企业的核心价值,企业的边界都在变,投行自然也在变。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课程里一再地跟你强调,动态演化的过程。所以你如果拿一个固定的逻辑来套用金融市场的话,会永远陷在追赶的迷雾里面。

总结:

  1. 有两个最明显的趋势,一个是双重股权结构的流行,第二个就是分散投行权力的联合承销越来越流行;
  2. 为了维持对公司的控制权,很多新兴的企业和创业团队就设置了 A/B 股双重股权结构; 3.很多明星企业在上市的过程中间,采取的是联合承销的方式,多家投行一块来执行发行承销任务,这样就使得企业对投行的依赖变得越来越少。

五、苹果和谷歌的垄断是好是坏?

  • 优秀企业兼并的益处是无可厚非的,可以带来更好的收益更规范的市场……但是这样长此以往会不会形成巨头企业对市场垄断场景了?

    问题的实质其实是企业规模和垄断中间的一个权衡,一方面兼并收购扩大企业规模,在这个过程中你可以改进效率,降低成本,这是正面的效果;但是另外一方面,市场规模过大的话可能会形成垄断,反而降低市场的效率。 垄断分好的垄断和坏的垄断,一个特别典型的例子是什么呢?大家现在都知道,互联网时代是个强者恒强的时代,因为互联网有一个网络效应,它会加快这种资源的集聚,形成一种自然的垄断。但是一个企业如果是凭着垄断的地位固步自封,牟取暴利,这就是坏的垄断了;但是如果一个企业不断地改进服务,和社会一块共赢成长,然后依靠不断的技术进步来保护自己的垄断地位,这就很难说得上是坏的垄断了。 比如说 Google,大家都知道它在全球的搜索市场上具有垄断地位,但它做了什么呢?你看它的系统都是开放的,它不是采取保护主义的色彩,而是不断地依靠技术进步来保护自己的垄断地位,然后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搜索服务,这就是好的垄断。 作为对比,咱们可以看到百度在中国的搜索市场上也具有垄断地位,但这个垄断地位是怎么形成的呢?是因为 Google 退出了中国市场,然后获得的垄断地位。但获得了垄断地位以后,它并不是进行技术改进,为顾客提供更好的搜索服务,而是不断地在商业模式上榨取更多的利润,所以遭到了很多人的诟病。从这两种垄断我们可以看出,一种是好的垄断,一种是坏的垄断。所以兼并收购形成了垄断以后,你要具体的案例具体地分析,跟企业的文化和初心是特别密切相关的。 第二点,其实垄断是一个非常动态的过程,而且世界上没有哪一种垄断是可以永久保持的。

资本逐利!!!

我们需要理解恶意收购这个概念对应的不是善意收购,而世界上也没有善意收购这回事儿,它对应的是什么呢?对应的是协议收购。所谓恶意收购就是指协议收购谈不成,直接在市场上买股权进行收购,所以恶意这个词语针对的不是收购的动机,而是指的收购的方式,所以无所谓褒贬。

君子慎独